曾经,在燕窝价格高居不下时,许多人看准这种补品价高且稀罕的商机,从而一窝蜂地把小镇和郊区的店屋都改建成燕屋。

雪兰莪燕窝商协会主席Jackson Loo向TheEdgeProperty.com指出,在毛燕价格处于每公斤RM4,000至RM6,000高峰水平的2010年,预计全国共有大约6万间燕屋。

“当时人们一窝蜂地去从事这个行业,并在霹雳Tanjung Malim等郊区兴建燕屋,甚至有些发展商也在找懂得引燕的合作伙伴,来把本身的店屋改成燕屋。“

当时,如果业者手上拥有一间每个月能够生产3公斤至5公斤燕窝的燕屋,都不会轻易脱售。

Loo说,除非业者可在脱售后赚到RM10万至RM20万,否则都不会轻易放手,因为成功的燕屋难求,且设立一间新燕屋的投资大概是RM50万,所以业者都非常珍惜这些燕屋。

大马燕窝商协会副主席兼柔佛燕窝商协会主席Allen Tan表示,有些在小镇拥有店屋的业主,也在燕窝价格亮眼时,把这些租不出去的产业改成燕屋。

这段期间可说是燕屋的繁荣盛世,但好景不长,随着中国在2011年因血燕风波而向大马实施燕窝的出口禁令,燕窝价格开始陷入低迷,国内燕屋数量也开始下滑。

同时,郊区在近年来逐步被开发,这些城市化的发展对生态造成冲击,促使燕子都飞离原本的燕屋“热点”,更是打击燕屋行业。

Loo表示,估计目前全国的燕屋数量已减少至5万间,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吉兰丹、彭亨和柔佛的郊区。

“随着燕窝产量锐减,许多燕屋业者纷纷把不成功的燕屋改回店屋,这个趋势向来都在全国各地发生。”

Tan点出,有些地区的办公与商业空间需求攀升,促使很多燕屋被改回店屋,然后再作为办公室或酒店出租。

他续称,自己与伙伴共同在柔佛Kota Tinggi持有的一间燕屋,就在近期改成了店屋办公室,并以每月RM1,000的租金出租。

“近年来,一些市镇的店屋租金不断走高,加上很多油气项目在这里发展,促使很多人把燕屋改成店屋,然后出租给人作为员工宿舍或办公室,有些租金可高达每月RM6,000至RM7,000。”

 

原文已在20161230日刊登,欲览完整报道请按此

(编译:黄忠晖)http://aws-advertisement.bizedge.com/www/delivery/lg.php?bannerid=0&campaignid=0&zoneid=851&loc=http%3A%2F%2Fwww.theedgeproperty.com.my%2Fcontent%2F1022928%2Fswiftlet-houses-being-reconverted-shoplots&cb=d2282af7d8

 

SHARE